4月是宏觀經濟數據的密集發布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日程,4月15日將發布一季度GDP增速等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國信中心日前發布的報告預計,一季度GDP將增長7%左右;多家機構根據目前的經濟走勢分析認為,不排除“破7”的可能性;社科院財經研究院根據1-2月工業、投資等主要數據預測,今年一季度增速可能在6.85%。種種跡象看,中國經濟將面臨一季度“破7”的風險。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一季度GDP若真的“破7”,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表明經濟下行壓力大幅超過預期,并加快“穩增長”政策出臺。2013年與2014年,中國經濟都是在各項“穩增長”的保駕護航中勉強守住了當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樣的情況在今年有可能重現。去年三、四季度,國內各界圍繞中國政府是否應當下調GDP增長目標展開討論,最終將目標由2014年的“7.5%左右”下調至“7%左右”。如今來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能遠低于各方預期,以至于7%的增長速度都很難守住。事已至此,問題在于該怎樣應對? 
 
  出臺更多的“穩增長”政策將是有必要的,任由經濟增速滑落可能將面臨更大的風險。3月底以來,國務院連續召開常務會議,密集籌劃“穩增長”措施。3月25日,提出將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4月1日,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財政資金管理,盤活沉淀的存量資金以更好地支撐經濟發展,把“零錢”變成“整錢”,把“死錢”盤活用好;4月8日,提出將從規范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用電價格、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等方面著手,力爭減輕企業負擔,推動大眾創業,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此外,央行、住建部、銀監會三部委及財政部、國稅總局先后發文,放松限貸政策、調整二套房貸認定、放松公積金貸款規則、放寬轉讓免稅條件等,力度之大超出市場預期。從這一系列的舉措看,短時期內各種政策一同發力,中央釋放出了非常強烈的“穩增長”信號。 
 
  要指出的是,穩住經濟增長只是今年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任務之一,在各種總量政策的推動下,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雖會有些勉強,問題應仍不大。今年更加艱巨的任務是抗通縮,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帶動下,國內物價水平大幅下滑,1-2月CPI同比只增1.1%,距離3%的全年目標相去甚遠。在低通脹壓力下,貨幣發行速度放緩,實際債務與利率水平上升,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甚于經濟增長率的下滑,需要從貨幣政策及傳導機制兩方面作出系統性應對。 
 
  貨幣政策方面,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已經三度降息降準,共計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6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并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1.3倍。為應對一季度GDP“破7”,預計貨幣政策還將進一步放寬,從政策規律看,近期可能將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二季度還將有降息并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不過,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名穩健實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很難在短期見效,一則在股市上漲、IPO放量及地方債置換情況下,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旺盛,貨幣寬松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可能難進實體經濟,而被資本市場吸收;二則實體經濟的財務軟約束問題依然難解,仍有待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未能疏通前,政策效果需要打上折扣。 
 
  因此,在放寬貨幣政策的同時,也需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尤其要著力解決財務軟約束問題,并對資本市場的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予以嚴格治理。應對一季度GDP“破7”風險,不僅要在政策上發力,還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實施的環境,將經濟“穩增長”和改革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一同推進。 
 
  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長可能“破7”,大幅低于年初的市場預期,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十分嚴峻。應對經濟下行風險,決策層已經并將繼續推出系列“穩增長”政策,從財政、貨幣、房地產等方面全力守住經濟增長目標,并將經濟“穩增長”和改革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一同推進。 









行情
訂單
廣告
我要
簽到
關注
客服
TOP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22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