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應用數字技術還是珂羅版工藝,高端仿真書畫印刷品多是用來作禮品的。
當普通品質的高仿書畫印刷品讓越來越多的人看膩了之后,人們對高仿真印品提高了期望值,開始追求更高的內在品質:印制質量必須完美,印制工藝必須“高古”。
書畫印刷市場肯定要有所變化,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市場整體需求變化了,必然造成產品的需求變化。
春節正是書畫印刷品市場的展銷旺季。《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特在羊年來臨之際對該市場進行了采訪及調查。書畫印刷市場尤其是高仿真書畫印刷市場,在書畫藝術市場異常火爆的2011年~2013年,人們可以用“百花齊放”“萬馬奔騰”來形容。而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以及延續到2015年年初的市場走勢,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也許過分了點,但市場供需關系的確發生了巨大變化。記者在采訪一些業內人士后發現,隨著市場的瞬息萬變,企業產品營銷更要順勢而為。至于哪些“起”哪些“落”,企業冷暖自知。
冷
中低端仿真 書畫印品遇冷
“中國藝術市場的調整行情自2011年秋拍掉頭向下以來,經過2012年的行情蟄伏,到2013年出現了行情反彈。然而進入2014年后,行情卻并未如市場所期待的那樣再度活躍。截至2014年12月18日,中國藝術品成交量比上年同期下滑18.26%,成交額下滑17.37%,500萬元以上成交的拍品較上年同期下降16.17%。”這是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日前提供的數據。而這個數據跟高仿真書畫印刷市場走勢比較趨同。
近年來,隨著國內書畫拍賣行情的快速升溫,特別是古代書畫作品跨入“億元時代”,高仿真書畫印刷市場需求較大。但自十八大以來,高端消費市場急劇下滑,仿真書畫市場溫度也跟著降溫。比如,著名畫家韓美林為一只流浪狗畫的《患難小友》,其珂羅版印制的高仿品前些年在市場上賣價6萬元左右,今年春節前記者在北京琉璃廠的一家畫店里看到其售價只有300元一幅。
多年致力于高仿真書畫印刷的天可嘉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可嘉語)創始人隋其昌,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應用高仿真印刷技術讓名人字畫走進普通百姓家。但自2014年以來,他覺得這個市場不太好做了。他對記者說:“訂單量不如前幾年多,畢竟一幅數千元的高仿真畫,在普通人家里不會總要它‘常換常新’。”
有他這種感覺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記者了解到,業內部分書畫印刷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頓大多如是,似乎這個市場進入了“蟄伏”期,有的企業則以多元經營來貼補書畫印刷業務的減損。
中低端仿真書畫印刷市場“遇冷”尤其明顯。由于市場門檻低,產品少則幾十元、上百元,多則幾千元,看似價格不貴,但它致命的缺點是,印出來的東西品質難以保證,有的印品放半年就出現顏色變淺、紙發黃的現象。因此,越來越多的買家寧肯花大價錢買真畫,也不買這種仿品。
春節前在北京琉璃廠,記者采訪了幾家賣畫的店鋪,店家特別強調:“我們這里賣的都是真畫,印刷品人家根本不要,賣不出去。”在一家畫店,一位姓王的女士對記者說:“既然花幾千元買一幅畫,那還不如買一幅真畫拿回家。”
熱
高檔書畫印品需求穩定
當普通品質的高仿書畫印刷品讓越來越多的人看膩了之后,人們對高仿真印品提高了期望值,開始追求更高的內在品質:印制質量必須完美,印制工藝必須“高古”。由此,高檔珂羅版仿真印品近年來越來越走俏。
« 1 2 »